台湾有成获意大利16MW光伏系统项目
我国较早一批环保公司大多成立于1980年代,首创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曹国宪介绍,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某种程度上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环保企业很难做大做强。
这无疑加剧了治霾只能等风来的错误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霾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为活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所列举的气象灾害在成因上有本质的不同。
二是会极大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那么,霾应该被纳入气象灾害的定义吗?草案及修改稿中提及的建设通风廊道、增加空气流动性等措施,对霾的防治能起到治本的作用吗?立法将霾列入气象灾害定义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或影响?我国怎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治霾污染?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权威专家。从气象上来看,霾产生的因素在于由于缺乏温度和压力差异,大气的水平和垂直运动减少甚至停止,从而促进了污染物的累积和反应。而均压场的控制和持续的偏南气流输送往往会造成细颗粒物持续多天的增长。由于偏南气流同时富含水汽和气态污染物,在北京山前地区积聚的同时,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转化,细颗粒物浓度会进一步升高,这是造成北京灰霾爆发式增长的重要原因。
将霾作为气象灾害,夸大了气象因素的影响,掩盖了人为排放引起大气污染的本质问题。王金南:经验表明,减少或消除霾的关键还是要靠能源结构调整和大气污染物减排,实行精准治霾和科学治霾,其中更需要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的合作。另外,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组成部门,环保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是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管。为什么不是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有业内资深人士解读,与工商、质检等相对单一事项不同,环保工作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需要环保部门参与地方政府宏观决策。二是互动,即自然条件相似的地区之间相互比较。落实垂直管理需要哪些配套措施?■最关键的是政府与社会共治,让地方政府更加自觉、自愿、主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记者:垂直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
鉴于上述法律的规定,实施垂直管理制度需要明确4个法律关系:第一,明确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在现行的环保系统中,省环保厅对市环保局有业务指导关系,但市环保局的人财物则属市政府管理。
近年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成为公众的心肺之患,因此,公众迫切盼望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据此,杨伟东说,虽然五中全会提出的是对环保机构两个部门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这与上面提到的工商等有所不同,但是相信中央的这一决定是经过了一番考量,下一步肯定还会有具体方案,现在还不好猜测。前些年环保部门关于垂直执法的讨论不少,前几年相继成立的环境保护部六大督查中心,也是进行垂直执法的一个尝试。监管者、市场主体、监管方式是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的三大基本元素。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位列其中。从现代政府治理的角度考虑,最关键的配套应该是政府与社会共治,让地方政府更加自觉、自愿、主动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往上追溯,由于假货盛行,食品安全问题突出,1998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由此开启工商部门省以下垂直管理模式。在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管理能力、管理资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建立乡镇(街道)环保所(分局)的同时,应明确其职责,赋予其一定执法权限,提高执法率。专家怎么看?这是中央强化环境执法,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信号。
目前,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根据法律授权开展现场检查,而处罚权、强制权分散在市县环保主管部门。过去,一提到监管就是执法,就是监察,没有别的。
对省以下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实施垂直管理,有利于实现监测规则的统一﹑实现环境监测标准统一,促进监测监察执法公平公正;有利于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震慑力,避免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国际惯例表明,最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是依法确定强制性标准,然后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但是,我们需要突破思维局限,认识并逐渐适应现代政府的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实施垂直管理后,环境监察队伍权力来源将发生变化,不再受同级环保主管部门委托。此次环保体制改革应将乡镇环保所(分局)一并纳入考虑,统一机构性质、明确机构职责。其实一些省市也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公众环境意识却十分薄弱,我国的空气、水、土壤等面临严峻的污染挑战。作为公务员应深刻认识到环境质量改善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待,积极开展环保工作,改善环境质量。
比如,辖区太小可以跨区域设置环境执法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然而,当前在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冲动下,如不改革环境执法体制机制,环境执法难问题很难有所突破。
监管者有打盹的时候,而利益相关方永远没有打盹的时候,他们最关心自己的合法权利。以气象部门垂直管理为例,《气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看记者的报道:地方怎么说?一位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能放到五中全会公报中,体现了中央对环境监察工作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基层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很受鼓舞,对做好环境监察工作充满信心。如果仍按照现行的制度执行,必然会导致环境监察机构与市县环保主管部门责任主体无法分清。兼任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专家评估组成员(2013~2018),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三是人力资源配置层面。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生态环境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瓶颈制约。有基层环保人员认为,垂直管理是好事啊,特别对企业来说,以前有些地方可能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垂直管理既能减轻企业负担,还能更有效地统筹调配人财物等方面资源,提高队伍专业性和执行力。
为适应垂直管理制度,有3种方式调整法律关系:一是行政处罚、强制权统一到省环保部门,或将处罚权委托省环境监察机构以省环保部门名义处罚。例如有学者就提出,新环保法实施后,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力究竟几何,尚有待观察。
这一改革也成了这几日环保人士、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如何解决有限的监管资源与相对无限的监管对象之间的矛盾?只有借助风险分类,才能实现精准制导,定向监管。
汪同三提到:垂直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也是一个进步,希望通过这个措施的执行,减轻先污染的程度,降低后治理的成本。为加强和规范基层环保机构建设,应将环保所(环保分局)的人员编制、经费开支、干部管理和业务工作等纳入县区环保局直接领导和管理。同样,县级环保局作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不再单设为地方政府组成部门,但仍是县域内环保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前,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根据法律授权开展现场检查,而处罚权、强制权分散在市县环保主管部门。
这次垂直管理是指事权上的垂直,还是说队伍都统一管理了,不少人在讨论这样的问题。这一改革也成了这几日环保人士、专家学者们热议的话题。
近日,随着《意见》获得中央深改组的通过,一直困扰着广大环境监测监察系统同僚们的垂改问题又一次甚嚣尘上。实施垂直管理后,环境监察队伍权力来源将发生变化,不再受同级环保主管部门委托。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成自然。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的灵魂。